“今天我為大家揀菜,明天大家為我燒飯”
本報訊(記者 李淵)“我在這裏幫忙揀菜,不拿一分工資;哪天我要是做不動了,那麼其他志願者也來幫我服務,我也不花一分錢。”昨天,在姑蘇區蘇錦街道光華社區,“光華里”餐廳的“服務員”阿姨一邊忙着揀菜一邊告訴記者,這家以“時間銀行”為概念的互助餐廳開業來不斷吸引了周邊市民前來“搭夥”,而與此同時,20個志願者報名名額自開業首日便一下子報滿了。
昨天上午9點,在位於姑蘇區光華社區的互助餐廳,四位“志願者服務員”開始了一天的“班”,他們分別洗涮、揀菜、擦桌子,準備當天的午餐。志願者殷建榮去年剛剛從工作崗位退休,依然還是一頭黑髮,他招呼着記者,手頭也不忘勤快地摘菜:“退休了沒事情做啊,我就一直在做志願服務,這裏剛張貼‘招工’通知,我就第一個來報名了。”
與殷建榮一起報名的還有其餘19位志願者,他們大多是光華社區的居民。“這個餐廳只有兩名專職人員——大廚師和經理,我們20位志願者都是不拿薪水的。”殷建榮告訴記者,“我們分組,每週一次,因此也不辛苦。”而另外,最吸引殷建榮的是這家餐廳提出的“時間銀行”概念,“我們也不是圖回報,但是‘積分’兑換的概念,真的很吸引我。”
光華社區工作人員告訴記者,這家餐廳提出了“時間銀行”理念,即志願者通過志願服務“賺取”積分,存入時間銀行;而這些積分可以換取相應的各種服務。殷建榮打開手機App,向記者演示,志願服務積分可以兑換“老年學堂”“居家就醫”“家電維修”“家政服務”等各種針對老人的服務。
在蘇錦社區,社會事業局負責人告訴記者,這家餐廳一方面解決了附近老人就餐的難題,“每餐12元,80歲以上户籍老人還另有政府補貼”;另外一方面,光華互助式養老食堂搭建了一個良性循環的志願服務平台,“這種老人互助式餐廳在姑蘇區尚屬首家,也是我們街道對於鄰里互助養老新模式的探索。我們希望用‘時間銀行’,吸引剛退休想發揮餘熱的低齡健康老人的志願服務,為他們找到融入社會、發揮餘熱的舞台,在社會實踐中體現人生價值,得到歸屬感,獲得幸福感;而他們的志願服務也讓消費變得低廉,從而讓更多的老人獲得實際的實惠和便捷。”